
近日,在新平县漠沙镇曼勒社区智慧财讯,一袋袋色泽暗红且颗粒饱满的稻米正被打包装箱。今年,这里扩种的180亩晚稻已成熟上市,正从傣乡的田间地头,源源不断地发往玉溪、昆明等地,香飘滇中大地。
智慧财讯
曼勒红米包装上市智慧财讯。
据曼勒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刀跃升介绍,当地独特的干热河谷气候,孕育出的“红米T两优186”品质上乘、颗粒紧实、色泽红润。“去年我们尝试种植了12亩,结果大获成功,所以今年果断将种植面积扩大到180亩。今年分两季种植,早稻在春节播种,端午节采收,亩产1200市斤,刚一上市就被滇中市场抢购一空;晚稻在端午节播种,中秋节采收,亩产800市斤。现在,这些晚稻正通过社区加工坊,被分装成2.5公斤、5公斤的规格,以袋装6元/市斤、散装5元/市斤的价格供应市场。”刀跃升说。
曼勒红米之所以能在市场上“走红”,可不单单依靠独特的口感。它富含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以及B族维生素等,其外皮所含的花青素和膳食纤维,赋予它补血补铁、控制血糖的食疗属性,使得它成为健康饮食爱好者的“新宠”。“大家瞧瞧,这米煮出来,口感软糯,还带着丝丝甜味,当饭吃的时候嚼劲十足,用来熬稀饭,那浓稠度都能挂勺。前阵子,昆明的客人还特意托人订购呢!”曼勒社区居委会委员白卫明随手抓起一把红米,满脸自豪地展示着。
作为曼勒社区重点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,红米种植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“以前种普通水稻,一亩地也就赚1000多元。现在种红米可不一样,收购价就比普通水稻高,再加上加工包装之后产生的溢价,今年这180亩红米能给集体增收不少。”刀跃升介绍,为提升红米的市场竞争力,社区不仅注册了专属品牌,还配套购置了封口机、称重器等加工设备,实现了从田间收割到包装销售的“一站式”作业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有效降低了成本,还确保每一袋米的品质稳定如一。
从最初的12亩试验田智慧财讯,一步步发展到如今180亩的种植规模;从仅供村民食用到成功走进商超、摆上城市居民的餐桌,曼勒红米的华丽“进阶”,无疑是漠沙镇充分挖掘干热河谷资源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精彩缩影。如今,这批红米已然成为傣乡独具特色的“红色特产”,更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——软糯的红米里,藏着哀牢山的生态密码,也装着傣乡人的增收希望。“接下来,我们打算进一步拓宽销路,争取把这袋‘红珍珠’卖到更多更远的地方。”白卫明看着堆得像小山的米袋,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坚定。(玉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饶平文/图)
宏泰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